top of page

留耕公祠与南野公书舍

  • wongkwing
  • 2020年8月5日
  • 讀畢需時 3 分鐘

已更新:2023年4月30日

在广州市 花都区 炭步镇 塱头村 的《留耕公祠》与《南野公书舍》有十五世祖黄显章的门匾题字及印文。




《留耕公祠》

留耕公祠在广州市花都区炭步镇塱头村塱东(南海县)。清嘉庆四年(1799)留耕公祠重修。石门额阳刻“留耕公祠”。

上款刻“嘉庆四年己未仲冬吉旦重修,同治八年岁次己已孟夏重修”

下款刻“赐进士出身吏部观政即选知县姪孙显章顿首拜书”

印章为“显章之印”, “达文”,“丙辰进士”。


下款用“姪孙”的意思:

姪孙是兄弟的孙子。十五世祖黄显章给祖父(十三世祖黄元盛)同辈分兄弟的宗祠匾额题字。


留耕公祠供奉塱头村黄氏十三世祖黄聚瓒(1437-1484)为明朝人,十五世祖黄显章(1744-1817)为清朝人,两人的年代相隔300多年。“侄孙”与“叔公”的关系可能性小。如果是血缘关系的后代子孙,以“裔孙”称之。


可能是按辈分的而用“姪孙“,塱头村黄氏是十三世祖,黄显章为新会黄氏十五世祖,相隔了两代。



印章提供了新资料:

印章为“显章之印”, “达文”,“丙辰进士”。

“达文”这方印章提供了关于十五世祖黄显章的名,字的新资料。“显章”为名,“达文”为字。

右上角还有一印章,尚未知印文内容。



赐进士出身吏部观政即选知县的解读:

清代新科进士除第一甲除授翰林外,其二、三甲进士除选为庶吉士外,其余大都以知县用,按次序候选。进士选用知县又分两类选班、除班。其归班铨选进士内有奉旨为即用知县者,归入即选班,不论单双月,遇缺即选;其他归班进士则归入除班,按次序候选


据《清实录嘉庆朝实录》记载嘉庆元年新科进士的授职:

授第⼀甲第⼀名进士、为翰林院修撰。

授第⼀甲第二名、第三名进士、为翰林院编修。

二十五名进士, 著改为翰林院庶吉士。

二十八名进士, 著分部学习。

二十六名进士,著以内阁中书用。

八名进士,著以知县即用。

十名进士,著以国子监学正学录用。

余著归班铨选。


十五世祖黄显章嘉庆元年考中第三甲第七十九名进士。奉旨为归班铨选。

嘉庆四年,尚在吏部观政,归入即选班,即选知县。


据《广东通志卷五十职官表四十⼀》记载。

十五世祖黄显章授潮州府教授 嘉庆五年至十八年 (1800-1813)。





石门额上的诗文:

一枝秾艳露凝香,云雨巫山枉断肠。

借问汉宫谁得似,可怜飞燕倚新妆。出自唐代李白的《清平调·其二


名花倾国两相欢,长得君王带笑看。

解释春风无限恨,沉香亭北倚阑干,出自唐代李白的《清平调·其三


寒雨连江夜入吴,平明送客楚山孤。

洛阳亲友如相问,一片冰心在玉壶。出自唐代王昌龄《芙蓉楼送辛渐》


日长风暖柳青青,北雁归飞入窅冥。

岳阳城上闻吹笛,能使春心满洞庭。出自唐代贾至《西亭春望》


回雁高飞太液池,新花低发上林枝。

年光到处皆堪赏,春色人间总不知。出自唐代张仲素《汉苑行二首 其一》


青雀西飞竟未回,君王长在集灵台。

侍臣最有相如渴,不赐金茎露一杯。出自唐代李商隐的《汉宫词






此祠供奉黄氏十三世祖黄聚瓒(1437-1484)明天顺进士 号留耕。

其父黄俊(号渔隐)明宣德进士(渔隐公祠),其子黄友连(号邦皋)明化成进士(友连公书室)。







塱头村是黄姓家族于南宋时期从南雄珠玑巷迁移此地。(第一世 维公,宋南渡时自中洲逃难至于南雄,继迁于南海遂家焉。)塱头村的始祖第七世祖黄仕明在元至正二十七年(1367)迁此立村,已有800多年的历史。古村落规模宏大,分朗东,朗中,朗西3个⼀一线排开的聚落。有古建筑388座,34间书室,18条古巷,17座炮台。 出过12名进士,10名举人和15名秀才。


《南野公书舍》


#21 是《南野公书舍》,#11 是《留耕公祠》



南野公书舍在广州市花都区炭步镇塱头村塱中社.


石门额阳刻“南野公书舍”。

上款刻“光绪岁次辛巳(1881年) ,另外有十二个字不清楚。

下款刻“赐进士出身吏选知县现任潮州府教授曾姪孙显章顿首拜书”,“ 孟夏谷旦重修”


下款用“曾姪孙”的意思:

留耕公祠供奉塱头村黄氏十三世祖黄聚瓒。因为南野公书舍是塱头村黄氏十二世祖的书舍,所以下款用“曾姪孙”。


印章为“黄显章印”。




(以上资料取自互联网,日后有机会到广州拜访花都区炭步镇塱头村)



Comments


我要留言

谢谢!

© 2023 by Train of Thoughts.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.com

bottom of page